文 | 阿爾法工場金融家
五六年前種下的搖錢樹,變成了隨時可能引爆的雷。
在2025年償債高峰期啟動后,險資與萬科(000002.SZ)真正的博弈剛開始。
2018年資管新規(guī)出臺,房企非標融資渠道被一條條堵死之后,急需融資的萬科,與面臨“資產荒”的各家險資,換了個方式繼續(xù)“熱戀”。
新華保險(601336.SH)旗下新華資管、泰康保險集團旗下泰康資管、華泰保險旗下華泰資管、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601601.SH)旗下太平洋資管、中國太平保險集團(0966.HK)旗下太平資管、以及中國平安集團(601318.SH)旗下平安資管和平安養(yǎng)老,招商信諾人壽旗下的招商信諾資管等7家險資,通過非標金融產品向萬科擔保的旗下項目投資,僅保險資金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簡稱保債計劃)涉及的金額就超過了340億元。
截至去年11月底,這一數(shù)字占萬科為子公司擔保的債務余額總量超過29%。
其中,除去年到期的新華資管產品已談妥展期外,據金妹妹不完全統(tǒng)計,泰康資管、太平資管的保債計劃產品將陸續(xù)在今年到期。
此外今年到期的,還有萬科數(shù)百億境內外公開債券。
早在2023年底,業(yè)內就傳出萬科償債能力受質疑、萬科找險資商量債務展期的消息。至今,困擾險資的“萬科焦慮”,一直沒有消失。
01 超340億非標敞口
萬科的一舉一動,牽動著險資債權的安全性。
今年1月底,萬科第一大股東深圳地鐵集團(簡稱深鐵集團)進一步強化了對萬科的控制權。國資背景的高管入駐萬科,對從中高層管理團隊到重點地方大區(qū)經理的關鍵崗進行了調整、撤換。新管理層明確提出將借助國資支持,引入外部資金,優(yōu)化萬科債務結構。
目前,深鐵集團已為萬科提供了28億元的低息股東借款,專項用于償還即將到期的公開市場債務。此外,深鐵集團還通過認購中金印力公募基金、受讓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地塊等方式,幫助萬科盤活資產、回籠資金。
但以上種種努力,對于萬科現(xiàn)有的天量債務,仍有相當差距。
以前述提到的險資非標產品為例,資管新規(guī)出臺后,保債計劃成為險資和地產公司合作的主要工具。前述7家險資,在2019年至2023年登記了23只與萬科有關的保債計劃產品。
這些資管產品期限為3年至5年,注冊規(guī)模合計402億元。
保債計劃是一種非標債權資產。這些產品下的募集資金,以債權形式主要投向基礎設施、不動產等項目,但并不保證本金和收益。
通過保債計劃,過去五年間,這7家保險機構向萬科實際投資343.4億元,單個項目融資規(guī)模約為7億元至60億元。其中,投資規(guī)模較大的平安資管、泰康資管、新華資管和華泰資管等,投資金額均超過了50億元;太平資管投資金額也有49.5億元。
超過340億元的保債計劃產品絕非一個小數(shù)目。如果放到萬科的債務籃子里,更顯得引人注目。
截至2024年11月30日,萬科為旗下子公司擔保的各類債務余額約為1168.23億元,而通過保債計劃實際融得的資金,占有超過29%。
此外,險資對萬科的債務風險敞口,體現(xiàn)在更多非標產品和投資組合上。
比如,中國平安集團與萬科的合作,除了保債計劃,還有貸款和信托計劃等。
平安資管和平安養(yǎng)老注冊的4只涉及萬科的保債計劃產品,于2024年至2026年陸續(xù)到期,現(xiàn)在或正在談判展期之中。平安信托設立的信托計劃,在2024年4月已經宣布延期。
而平安銀行(000001.SZ)向萬科提供的一筆58億元貸款,將于2036年到期。去年9月,平安銀行又向萬科提供了一筆35億元的3年期有息擔保貸款。
02 進退之間
只要債務之劍沒有落下,險資擔驚受怕的事情就不會完。
萬科償債高峰期到來時,這些保險公司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抉擇:是加緊催債進度,還是繼續(xù)向萬科輸血、以確保萬科不至于喪失償債能力?
險資對萬科償債能力的擔心,大致始于2023年下半年。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是,2023年以后險資便逐漸減少了與萬科的非標債權合作。
2023年上半年,還有新華資管、招商信諾資管、太平洋資管等三家公司與萬科設立保債計劃產品。到了次年,險資向萬科“討債”的消息就成了業(yè)內熱議的話題。
險資有充分的理由,為萬科債務安全性感到擔憂。
2025年萬科即將到期的境內外公開市場債券共有9只,總規(guī)模約為215.9億元。其中,僅今年一季度需要兌付的境內公開債,就有98.9億元。另外,一年內到期的境內債務余額,亦超過326億元。
但萬科現(xiàn)金流明顯不足。截至2024年9月30日,萬科的貨幣資金不到800億元,比上年末減少超過200億元。
同期,萬科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從2023年底的62億元暴增到1168億元。這意味著,即使賬上全部現(xiàn)金拿來還債,也只能覆蓋萬科約三分之二的短期債務。
今年地產市場仍充滿不確定性,如果繼續(xù)收縮,萬科的現(xiàn)金很可能繼續(xù)萎縮。
險資必須想辦法避免出現(xiàn)更壞的情況——萬科債務重組。
按照房企債務重組的償債順序,有擔保的債權的清償順位,優(yōu)先于普通債權。但是險資顯然不愿意萬科走到那一步。
今年1月公布的幾個房企債務重組方案表明,一旦出現(xiàn)債務重組的情況,大幅削減本金幾乎不可避免。
比如,碧桂園(2007.HK)披露的重組方案就削減了超過70%的有息外債本金;而融創(chuàng)(1918.HK)和龍光地產(3380.HK)的削債比例亦分別超過五成和七成。
房企債務重組本金削減幅度增大,主要與國內市場繼續(xù)收縮有關。銷售收入減少和資產價格下降,限制了房企履行重組方案的能力。
股權可以清倉,但債權的“主動權”其實握在債務人手里。因為哪一方都怕爆雷。
已經入局萬科的險資,無疑進退失據:
一方面,萬科短期內的償債能力和行業(yè)現(xiàn)狀不利于繼續(xù)追加投資。但另一方面,險資又不得不想辦法保證萬科的償債能力不繼續(xù)惡化,甚至還得幫萬科提高償債能力,以避免萬科滑向碧桂園、融創(chuàng)和龍光的境地。
03 最終還是“時間換空間”?
2025年一季度可能是險資和萬科最繁忙的一個季節(jié)。雙方正在為已到期或即將到期的債務緊急展開磋商。
今年2月中旬,險資與萬科已達成的兩個協(xié)議,或給今后化債之路“打了樣”。
萬科和新華資管談妥展期。萬科為旗下子公司武漢譽天興業(yè)置地擔保的融資余額為20.4億元的保債計劃產品,其到期日由2024年末調整為2026年12月31日。
對于萬科來說,避開償債高峰期,有助于緩解集中還債的壓力;但拉長還款周期,或為萬科帶來更多利息支付義務。
而對保險公司來說,新會計準則切換下,債務展期體現(xiàn)在財務報表上,意味著利潤波動放大。
以前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資產,根據新會計準則被歸入FVOCI(按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反映當期損益。
時間換空間的展期,實屬不得已而為之。此外,萬科化債還有另一個路徑。
與新華資管達成債務展期一個月后,萬科又與中信金石、新華保險和大家保險等資方達成協(xié)議,聯(lián)合設立16億元Pre-REIT基金。其中,新華保險認繳比例最多,接近59.94%。
該基金的主要用途是用來收購福建省最大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廈門泊寓院兒·海灣社區(qū)項目。換句話說,就是加速存量資產盤活。
險資和萬科聯(lián)合設立Pre-REIT,構建出一個“募-投-管-退”閉環(huán),吸引更多資金“接盤”,從而協(xié)助萬科提升償債能力。
只不過,為難的還是繼續(xù)參投的險資:舊債還沒有要回來,又不得不咬牙追加投資,承擔更多莫測風險。
根據《網絡安全法》實名制要求,請綁定手機號后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