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AI生成
“考研名師”何凱文(本名:何諧)今年考研英語成績造假一事,真的,又讓人類體會到了一把什么叫“活久見”。
3月8日,何凱文就2025年考研英語(一)成績造假事件作出正式道歉。他的實際成績?yōu)?1分,此前發(fā)布的89分成績確系虛假成績。他還宣布,即日起退出考研培訓。
何凱文就2025年考研英語(一)成績造假事件正式道歉,圖片來源:微博@何凱文
何凱文說,造假成績完全是自己個人的行為,他人和機構都不知情。但這份道歉,不是自發(fā)的,是被同行周思成“錘”出來的。
周思成是在線教育平臺公司“一笑而過”創(chuàng)始人,此前在新東方教育集團任教15年,是“新東方二十周年功勛教師”。
作為長沙新東方的王牌教師,周思成五次登上過《快樂大本營》,算是教培界比較古早的一批網紅教師,2018年,在線教育風口之下,他離開新東方自己創(chuàng)業(yè)。
起步和成名于線下教培機構,何凱文和周思成在互聯(lián)網教育領域,依舊風生水起,持續(xù)活躍在微博、抖音和小紅書上,兩人都擁有大量粉絲。
培訓老師每年或者定期參加所教授課程的考試,是教培界一項不成文的規(guī)定。而備考與參考,對仍在一線教學的老師來說,是自我監(jiān)督與學習,也是培訓機構的營銷手段和市場競爭策略。
當2月24日考研英語出分,何凱文自稱89分,周思成公布77分,局面變得有些微妙。
3月5日,周思成發(fā)微博稱,“兩次@何凱文 的查分視頻都經過了剪輯,每天營銷號不停拉踩別的老師”,“各地wd招生都用‘全國第一’”。在他的直播教學的過程中,很多營銷號都在說,“周思成只考了77,何凱文可是考了89的”。
事實上,如果何凱文現(xiàn)在所言的71分是真實成績,那也是相當可以了,已經大幅超過2025年的國家線。
考研英語滿分是100,不同專業(yè)對英語單科分數(shù)要求不同。今年,考研英語整體難度偏高,因為教育部公布的數(shù)據(jù),大多數(shù)專業(yè)單科和總分的國家分數(shù)線均低于去年。
而非專業(yè)課的單科線,滿分等于100分的科目,包括政治和英語,今年最低至30,最高為48。國家線是劃分是進入復試或者專業(yè)調劑的參考指標。
而英語(一)卷面有40分的主觀題,認真批改和潦草閱卷,周思成認為,即便二人出現(xiàn)10分左右的差距,也是很正常的。
不過,被周思成公開點了一次之后,何凱文還公然發(fā)布造假視頻“澄清”的行為,在這個與教書育人相關的行業(yè)中,的確比較少見。
而在何凱文正式道歉的前一天,3月7日,文都教育發(fā)表聲明說,何凱文非公司全職老師,公司只是其合作機構之一,暫停何老師參與的所有授課、講座等一切活動,并進一步加強老師的管理,始終維護教育公平誠信。
3月7日,文都教育發(fā)布《關于何凱文老師考研成績爭議的說明》,圖片來源:微博@文都教育
文都教育試圖與何凱文“切割”,但沒有說明的一點是,工商信息顯示,何凱文(何諧)通過天津永泰企業(yè)管理咨詢中心(有限合伙)間接持有世紀文都教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而“文都教育”是后者的核心項目品牌。
有的時候,互聯(lián)網就是沒有記憶的,很多事情一陣風就過去了,但接下來,何凱文和文都教育,想必壓力還是會有點大。
因為考研大軍的規(guī)模已經“二連跌”了。據(jù)教育部公布的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shù),在2023年沖至高點474萬人之后,2024年降至438萬,2025年則進一步降至388萬,接近2021年時的報名人數(shù)。
事實上,“雙減”之后,關于教育培訓和英語培訓的話題,早就淡出了公眾輿論場。但最近有了一次,是圍繞著科技界“新貴”——宇樹科技創(chuàng)始人、CEO、CTO王興興而來。
在多次對外的采訪中,王興興都談到了自己英語成績差的事實,以至于,現(xiàn)在宇樹科技被調侃取名是因為三大學科“語、數(shù)、外”之中,創(chuàng)始人英語不好,所以取名諧音“語數(shù)”。
王興興本科就讀于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自動控制學院機電專業(yè)。浙江理工是一所“雙非”(非985和211)院校,在多個省份招生屬于本科一批次,也就是大家通常說的“一本”。
在追求“本科血統(tǒng)”“根正苗紅”的學術圈,王興興還是選擇了考研,目標院校是浙江大學,但最終因為英語成績不好而落榜,被調劑到上海大學(211院校)就讀機械工程專業(yè)。
2016年,研究生畢業(yè)后,他在深圳大疆短暫工作三個月,回到杭州創(chuàng)辦了宇樹科技,逐步在人形機器人賽道嶄露頭角。
在求學過程中,英語考試一直是王興興的“老大難”。他說,從小到大300次英語考試只及格了3次,大學過了四級,但沒有考過六級。
考研的時候,王興興惡補了一年的英語,“把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最終英語達到了至今最好的水平”。
他很慶幸,現(xiàn)在不要上英語課,也不用參加英語考試了。不過,他也說,出國交流的時候會比較尷尬,其次是,“可能你看一些文獻、看一些東西比別人要吃力很多,這肯定要吃虧”。
看到這里,大家以為又一個對現(xiàn)有教育體系“水土不服”的、“學弱”逆襲的樣本故事出現(xiàn)了,但這也可能是一種偏見與誤解。
在宇樹G1人形機器人登上2025年央視春晚舞臺集體扭秧歌,王興興本人也隨之走紅后,2月初,他在小紅書上po了幾張圖,是他本科時候在圖書館借閱歷史。
放出來的120個圖書條目(有重復借閱的書)中,自他大一下學期(2010年3月8日)起至大四畢業(yè)季(2013年5月22日),基本上,除了寒暑假,每個月都有大量的借閱記錄,閱讀范圍從計算機、物理、電子、機械到人工智能。
當然,在眾多理工科書籍中,還夾雜著一本編譯的《笑翻你的英文故事》。英語學習雖難,但王興興也不會輕言放棄。
王興興本科期間的圖書館借閱歷史,圖片來源:小紅書@王興興 宇樹
在中國相對寬松的本科教育環(huán)境里,在那所“雙非”院校求學的日子里,如果,這里是說如果,王興興真的讀完了這些書,那足以說明,他真的是一位發(fā)自內心熱愛機械,努力、勤奮且踏實的學生。
他還說,這些書籍之中,至今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游戲編程中的人工智能技術》,而那時候,神經網絡還是非常冷門的技術,“這本書在圖書館的角落里吃灰”。
事實上,作為計算機學科的一個分支,人工智能早在1956年就美國在達特茅斯學院舉行的“達特茅斯會議”上,成為了單獨的研究領域,但幾十年之間,一直是相對偏冷門的學科。
直到2016年,AlphaGo戰(zhàn)勝李世石后,人工智能才備受矚目,成為了一門顯學,國內各大院校開始討論設立人工智能相關專業(yè),那一年,“王興興們”已經逐個畢業(yè)了。
而人形機器人產業(yè)的發(fā)展,如果從馬克·雷伯特(Marc Raibert)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創(chuàng)辦腿部實驗室(Leg Laboratory,1980)算起的話,已經發(fā)展了接近半個世紀,而中途也曾幾度陷入低潮。
現(xiàn)在,“王興興們”可能更感謝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了。因為AI大模型的發(fā)展,與全球最前沿的信息和技術并肩同行,語言翻譯已經不再是一道最核心的門檻與障礙。
自2006年上線以來,谷歌翻譯(Google Translate)技術就在不斷持續(xù)演進。2016年有一個重大突破是,谷歌發(fā)布了基于神經網絡的谷歌神經機器翻譯(GNMT),使翻譯更加忠實于原文,減少了大量翻譯錯誤。
2018年,谷歌發(fā)布了Transformer模型,谷歌翻譯基于Transformer模型引入注意力機制,機器翻譯的準確性和對上下文的理解又進一步飛躍。
同樣基于Transformer架構開發(fā)的大語言模型ChatGPT,其翻譯水準已經接近專業(yè)譯者的通用文本處理水平。當GPT-4推出之后,ChatGPT翻譯性能就顯著提升,尤其在低資源語言上的翻譯質量,已變得與商業(yè)翻譯產品的水平相當。
至于在直播間里教英語、說段子的“何凱文們”,會對這些變化感到焦慮嗎?會對持續(xù)進化的AI教師感到恐懼嗎?
也許不會。
現(xiàn)在教育界的共識是,AI教師還不能取代人工教師,但可以作為一種輔助和補充,因為教育的本心和最終目標,不只是學科學習與期末考試。
對了,還有一種劍走偏鋒的“自信”是,靠考研輔導發(fā)家的張雪峰,認為比起DeepSeek,他提供的人脈信息差等“內部消息”,以及情緒價值,還很重要。
這些可能夠他們再多賺幾年吧。
按市場價格,ChatGPT最高版本ChatGPT Pro的月費才200美元,比起文都教育考研課程266天集訓班報價最高達46800元的價格,還是有點相形見絀,希望奧特曼不要覺得還能再漲漲價。
而更深層次的危機可能還在后面??萍甲兏镆磺?,STEM學科大放異彩的同時,包括語言學科在內的人文學科的衰退大潮已至。2024年,哈佛大學本科取消了30多門秋季課程,涉及到至少20個系,這些課程集中在人文學科。文科消亡,成為了一股全球性的浪潮。
不過,考研人數(shù)下降,人文學科退潮,不意味著高等教育和專業(yè)院校不重要。就在今天,北京大學還宣布擴招150個本科學位,加大國家急需人才培養(yǎng)力度,新增計劃將重點圍繞國家戰(zhàn)略急需、基礎學科和新興前沿領域。
就目前全球的教育體系來看,高等院校依舊是創(chuàng)新的孵化器,雖然很多人已經發(fā)現(xiàn),當前AI大模型革命,因為依賴強大的算力和數(shù)據(jù),學術界的優(yōu)勢似乎已經不敵產業(yè)界。
但誰又會知道,現(xiàn)在,此刻,在哪所高校里,在哪個無人問津的小角落里,不在意那些暫時被塵埃掩蓋的人類智慧,正悄悄孕育著也許十年、二十年之后會耀眼的成果呢?(本文首發(fā)于鈦媒體APP,作者|李程程)
快報
根據(jù)《網絡安全法》實名制要求,請綁定手機號后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