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point商品定價直逼奢侈品品牌
在傳統(tǒng)服飾品類見頂、品牌普遍老化的趨勢下,童裝是少見的規(guī)模和客單價雙增的賽道。
雅戈爾之所以收購Bonpoint,多半是被傳統(tǒng)男裝品類不好做逼的。
穿正裝的人越來越少,不光是雅戈爾自己,七匹狼、九牧王等品牌銷售也在逐年下滑。消費者更樂意選擇潮流運動品牌,寧可穿沖鋒衣也不想穿夾克。
即便是還熱衷正裝的消費者,偏好要么向奢侈品升級,要么寧愿去lululemon里找找新鮮。
對雅戈爾來說,老賽道里的老品牌一時扶不起來,不如投入一個新的增長賽道,童裝就是極好的切口。
反觀國內童裝賽道,生育率雖然下滑,但家長們的消費意愿卻更強了。從價格帶占比變化來看,童裝品類的客單價正在提升。
之所以選擇Bonpoint,是因為它恰好踩中了當下市場的一個空白:童裝市場缺乏真正的高端品牌。
英氏YeeHoO、愛慕兒童、巴拉巴拉、Alphabet愛法貝等大眾玩家,拼的是功能性和性價比。保暖、防護、舒適這些基本功是核心,幾十塊錢到小幾百的價格,親民路線走得很穩(wěn)。
而江南布衣童裝線這樣的中高端選手,價格帶雖然提到了500-1000元,但不管是玩面料還是搞差異化設計,距離真正的高端仍然差了一口氣。
至于奢侈品品牌,雖然有母品牌的光環(huán),但它們的童裝線多為成人系列的衍生品,設計上缺乏對兒童體型和需求的深度適配。
在Bonpoint起家的歐洲市場就是如此,傳統(tǒng)奢侈品牌童裝只是成人線的延伸。國內市場也有類似問題,即便有高端定位的童裝往往集中在禮服等場景,缺乏日常穿著的選擇,Bonpoint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白。
從審美上,Bonpoint一開始就主張“讓孩子穿得像個孩子”,貼合兒童的身心特點,讓童裝起到童裝本來的作用,避免奢侈品品牌穿著像個“小大人”的問題;
從設計和面料上,Bonpoint又采取法式美學+頂級面料的組合,采用純棉、絲綢、羊毛等更好的面料,兼顧舒適與高級感,打破“童裝=實用消耗品”的刻板印象,提升了自己的品牌調性。
滿足這兩點,Bonpoint真正做到了質量在線、全齡段覆蓋、調性又獨特,這也是它為什么能賣出高價。
Burberry、Gucci和Bonpoint對比
消費者搶著買Bonpoint,還要歸因于品牌精準抓住了目標客群:高線城市新中產家庭。
它在全球開了130家精品店,大部分都選址巴黎、紐約、東京這些時髦地標;中國的30家也扎根北上深、杭州成都等一二線大城市,開進萬象城、上海恒隆、SKP這類高端商場。
這些地段篩選出來的客群,基本都是年收入百萬級、追求品質生活的家庭。
即使消費大環(huán)境喊性價比,但對這些新中產來說,花個小幾千給孩子買件衣服綽綽有余,在消費能力上扛得住,對品牌來說,這意味著能穿越周期。
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從2023年結婚登記人口的年齡分布來看,29歲以下人數(shù)占比超過一半,他們的孩子正好就是Bonpoint目標對象。
這些新時代父母們帶著互聯(lián)網(wǎng)原住民的基因,經(jīng)濟條件更好,眼界更開闊,看重自我價值和生活方式,養(yǎng)娃也更講究品質和與孩子的情感聯(lián)結。
和性價比相較,他們更看重質價比,能力范圍內,誰不想給孩子最好的?
所以產品的功能達標只是底線,審美格調、時尚腔調、文化符號這些都能集于一身,即便價格高點,花錢的時候他們也絕不會拖泥帶水。
在做衣服這件事上,Bonpoint選用最貼近兒童肌膚的面料,保證孩子的安全和舒適性;在此基礎上還融入了Smocks手工刺繡的工藝,以及歐洲浪漫田園風情的設計元素。
花個小幾千就能讓孩子穿上摩納哥王室和席琳·迪翁孩子同款??梢哉f是貴族體驗、中產價位。
品牌調性更是獨特,當滿街童裝都在模仿成人潮流時,Bonpoint堅持“讓孩子穿得像個孩子”,直擊年輕爸媽們“既要娃可愛,又要自己審美在線”的心態(tài)。
產品夠硬氣,定價也沒有高得離譜,品牌價值又鮮明,市面上很難找到能打的同類品牌。所以不管是1000+的入門款純棉小褲,還是2000+的針織衫,甚至上萬的手工禮服,消費者都覺得值。
從定制級工藝守護孩童純真,到櫻桃Logo串聯(lián)兩代親情,再到線下體驗編織親子記憶,Bonpoint讓一件童裝,變成了新一代父母情感投射的載體。
當服飾賽道已經(jīng)進入存量競爭,高端童裝賽道已經(jīng)成了少見的能帶來增量的細分品類,這也是雅戈爾收編Bonpoint的用意。
未來勝負手,就看雅戈爾能否借助自己的供應鏈能力和商業(yè)地產資源,真正賦能Bonpoint。
快報
根據(jù)《網(wǎng)絡安全法》實名制要求,請綁定手機號后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