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課:霍華德·舒爾茨與星巴克的品牌故事
導語:歡迎收聽“鈦媒體72問”—專家分享課【坦白講】。今天由盛景嘉成母基金創(chuàng)始合伙人劉昊飛先生為大家講解咖啡的新零售發(fā)展之路。本期課程分為5節(jié),第一節(jié)中,劉昊飛會跟我們談談霍華德·舒爾茨與星巴克的品牌故事。
正文:
星巴克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就我了解的知識給大家做一點兒小分享。
星巴克他的創(chuàng)始人其實不是霍華德舒爾茨,舒爾茨最早先是在施樂做銷售,突然他就有一次發(fā)現一個叫星巴克的公司,買這個咖啡壺的數量比當時梅西百貨進的咖啡壺的數量還多,所以就特別好奇,就自己飛到西雅圖來,來看看這個公司,看完這個公司之后,就決定加入它。
1981年的時候星巴克大概只有5家店,量也沒那么大。霍華德舒爾茨加入以后,其實他本身對咖啡沒有那么多的了解,所以他就去意大利去考察,但是據說是跟美國人現在喝咖啡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認識星巴克的時候都是紙杯子,可以外帶,但是實際上意大利人喝咖啡不是那樣的,都是那種小的,意式濃縮咖啡,他們店面里面是沒有椅子的,進去都是站著喝,那個咖啡是只能裝到瓷杯子里面,沒有人用紙杯子,消費習慣是不一樣。
當時舒爾茨去的米蘭考察,就發(fā)現是米蘭一共只有130萬人口當時,但是有1500家咖啡店,他的這個密度實際上是非常高的,美國大概是有3萬多家咖啡店。從米蘭考察完了回到美國就對星巴克這個店面就做了一些改造。與美國的零售方式不同,意大利是按磅來稱咖啡豆,當時還是在美國還是以速溶咖啡為主,大家喝的都是那種雀巢的速溶咖啡。
所以在舒爾茨回來之后就在西雅圖開的第六家星巴克的店,他就做了一個嘗試,里面做了一些這種擺了一些椅子讓大家可以坐下來喝,而且他不做任何廣告,讓顧客自己來發(fā)現這個店的差別。開店的第一天就來了400人,因為之前平均星巴克一天是來300人,后來兩個月之后一天大概能來600人。
這種新模式逐步被接受,后來到80年到90年代這段時間他們開始做了一些比較創(chuàng)新的嘗試,把咖啡做成了一種類似于快餐文化,因為以前像意式咖啡都是用瓷杯子,要在店里面來飲用,后來星巴克就用了紙杯子,可以拿走這種方式,咖啡的這種飲用的場景就變得的不一樣了,發(fā)展的速度非??焖佟?/p>
舒爾茨是第一次離開星巴克是在1985年,當時他跟創(chuàng)始人的理念還是有點不太一樣,所以后來就離開了星巴克,自己創(chuàng)建了一個叫天天咖啡,一共在西雅圖開了不到10家店,1987年的他又回到星巴克了,是花了400萬美金把星巴克給買了,為什么呢?因為當時星巴克的創(chuàng)始人他好象是感恩他的一個開星巴克時候的一個恩人,那個人在舊金山開了咖啡館。經營不是很好,所以他是為了救那個店就把星巴克賣掉了,當時賣了400萬美金,舒爾茨接的。
接過來以后,整個舒爾茨就把天天咖啡的門店全都改成星巴克了,當時一共星巴克就只有十來家店,從此就開始由舒爾茨來,相當于他變成大股東,變成東家,他自己來經營,所以星巴克就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版權歸鈦媒體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賬號合并
經檢測,你是“鈦媒體”和“商業(yè)價值”的注冊用戶?,F在,我們對兩個產品因進行整合,需要您選擇一個賬號用來登錄。無論您選擇哪個賬號,兩個賬號的原有信息都會合并在一起。對于給您造成的不便,我們深感歉意。
Oh! no
您是否確認要刪除該條評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