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課:無人駕駛的市場可行性應用
導語:既然一個非常通用的無人車是很難實現(xiàn)的,那么在一些特定場合下的無人車是不是能夠更簡單的實現(xiàn)?Joe是這么說的。
正文:
有一些特定場合下的,比如采礦車,比如說上了高速到下了高速中間這一段的貨車或者物流,又比如小區(qū)里面的低速送貨小車,這些特殊情況下的無人車的應用,它會比上面說的簡化很多,因為他這里面不涉及到很多人類的不確定的因素,或者說參與交通中的其他人類涉及到很少。
那這種特殊環(huán)境下的無人車商業(yè)化其實會簡化很多。這種商業(yè)化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是更容易實現(xiàn)。
還有一種特殊場景就是我剛說的在高速上或者某條路上有一條專門的無人車專屬車道,那么他其實和高速的物流貨車卡車很接近。人類駕駛員開到這條車道上,然后你開會、睡覺、玩游戲都可以,無人車開始接管,那么這個時候技術上講無人車可以實現(xiàn),就需要它做到兩件事情:
第一個就是沿著正常車道走,不要開出車道。
第二個保證前后車的距離。比如說安全距離保持在二十米、三十米的距離,按照你的速度會有一個距離,那這種場景下的無人車其實會比我們常說的全自動駕駛會更容易實現(xiàn)一點,更可行一點。
很多人總是問無人車到底要多久實現(xiàn)。谷歌全自動駕駛負責人,他當時答案就是非常有意思,說可能是三年,大家就非常興奮,然后他又補了一句,也可能是三十年。三年和三十年這個差距還是蠻大的,為什么差這么遠?其實這件事情就取決于你要實現(xiàn)什么樣的場景。
我們假設技術研發(fā)這些工作都已經(jīng)完成了,還有一些問題,因為它畢竟是一件商品,就要接觸消費者,有些人坐在車上,他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無人車的操作駕駛。比如說駕駛者選擇上坡、左轉(zhuǎn),作為消費者他可能會覺得這種機械的選擇會讓自己覺得很不舒服。這個時候我們的思維就是用戶體驗度了,假設說技術問題解決了,用戶體驗就是無人車接下來在商業(yè)化道路上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版權歸鈦媒體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賬號合并
經(jīng)檢測,你是“鈦媒體”和“商業(yè)價值”的注冊用戶?,F(xiàn)在,我們對兩個產(chǎn)品因進行整合,需要您選擇一個賬號用來登錄。無論您選擇哪個賬號,兩個賬號的原有信息都會合并在一起。對于給您造成的不便,我們深感歉意。
Oh! no
您是否確認要刪除該條評論嗎?